乡村论坛——打造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的融合路径

王忠平、林海萍、陈春滢

位于海南省五指山市的苗族村庄新村,是首批海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,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。依托“乡村论坛”的有效机制,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强化实践导向、价值导向,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,建机制、搭平台,筑牢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。

一、建立基层治理群众参与机制,凝心聚力谋发展

健全德治、自治、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,是让乡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重要基础,新村经过多年探索,搭建了“乡村论坛”的健全机制与科学流程,让村民参与乡村建设更加顺畅。

一是搭建乡村治理平台,“谈出问题,论出办法”。“乡村论坛”坚持“谈出问题,论出办法”的理念,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拓展为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、商议决策村级大事的“发展论坛”,协调村级各方利益、处理矛盾纠纷的“议事论坛”。新村以“乡村论坛”为乡村治理平台,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环境整治、平安建设等志愿服务活动,以志愿服务形式带动群众成为治理主体,参与治理实践。新时代文明实践坚持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,“乡村论坛”有效带动村民群众为乡村发展谋策支招,为共同利益及矛盾纠纷合理协商,有利于发展村民自治组织建设,深化村民自治实践。

二是健全科学协商流程,“议而有决、决而必行、行而有果”。“乡村论坛”已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且操作性较强的操作模式和工作机制,并制定了《“乡村论坛”议事规则》,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基层治理发展搭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。一是提议阶段有依有据。由村民代表、党员或党支部提出议题,经村“两委”联席会议讨论后确定议题,村“两委”班子组织村组干部对确定好的议题进行实地调查研究,形成调研材料,提交“乡村论坛”。二是决议阶段民主共商。村“两委”班子组织议题相关的党员群众对议题及调研材料进行集体商议,形成决议(草案),并经举手或投票表决后形成最终决议。三是落实阶段责任清晰。村“两委”班子根据决议情况,制定相关的推进措施,并根据分工不同,安排不同的责任人,限制一定的推进时限进行分组落实。四是评议阶段重视民意。决议落实后,由村“两委”班子搜集落实情况,形成相关报告并通过“乡村论坛”反馈给有关的党员群众,并接受评议。村“两委”班子将民主评议情况进行梳理,对提出的问题加以整改,对提出建议进行吸收。

图:五指山新村“乡村论坛”协商治理模式

二、做实基层思想工作坚实平台,党建引领促融合

新村通过“乡村论坛”加强民族思想融合、文化融合,以融合促发展、育新人。

一是“共商讨”促民族团结。作为苗族村庄,新村将——发起于“农村田间学校”和“村民集中讨论会”的“乡村论坛”创新品牌,打造成为新村“民族团结论坛”,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群众文化志愿服务活动。把苗族祭祀仪式、婚嫁仪式、苗绣表演、苗歌对唱等民风民俗演绎成新村独有的民族文化,不仅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,而且把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,齐心协力谋发展。“乡村论坛”还对村里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进行研究,删减了部分设计铺张浪费的环节,新增了富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演节目,切实把党的政策落实到民风民俗当中,倡导民族融合,极大促进了民族团结,有效促进了当地社会和谐发展。

二是“村里话”强思想引领。“乡村论坛”经过不断完善、发展,如今已成为广大村民学习党内法规、惠民政策的“政策论坛”、学习推广农村实用技术、增强增收致富本领的“致富论坛”。利用“乡村论坛”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党的政策宣讲活动,向全村农户解读中央和省有关方针政策及市十项脱贫措施,扶贫志愿者从自己亲身经历,并用海南话、黎话、苗话等不同语言进行宣讲,曾获得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单位。借助“乡村论坛”开展科学理论技能宣讲活动,邀请专家学者、技术骨干开展志愿课堂,就涉农政策、农村经济发展、村庄建设管理、矛盾纠纷调解、文化教育发展、农业科技等与群众进行热烈讨论,真正把理论宣讲变成“村里话”,让思想政治工作在苗寨焕发别样活力。

自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开展以来,海南五指山市新村将乡村治理与文明实践工作相互融合创新,以“乡村论坛”打造文明实践工作品牌,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地生根,打造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善治的“五指山样板”。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